国内需求受到冲击 电商网购节有效提振消费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今年“618电商网购节”期间,国内各大电商平台推出多项促销措施,需求效提多地发放消费券,冲击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电商在疫情等因素对国内需求造成严重冲击的网购形势下,“618”不仅成为提振消费的振消重要抓手,更是国内对消费复苏成色的检验。
促销优惠力度更大
与去年相比,需求效提今年电商网购节恰逢我国部分地区遭遇疫情冲击,冲击消费者消费意愿、电商消费场景和消费能力都受到影响。网购这种形势下,振消各电商平台促销优惠力度更大。国内
北京上班族朱月说,需求效提“今年各大平台活动力度特别大。冲击以天猫为例,满额减免的消费券是分阶段多次发放的,这会持续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另外,折扣商品‘遍地开花’,在很多平台上都能买到高性价比商品”。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在坚决打击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的背景下,今年平台与商家关系更和谐,不再逼迫商家“二选一”、承诺最低价,而是加大了对商家扶持力度,帮助商家减负。此外,预售和优惠促销时间也更加合理,消费者不必熬夜下单,可以更加灵活选择消费时间段。
“在疫情影响下,线上消费占比不断提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快速上升。”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表示。适应这个趋势,政府与平台企业合力推出举措,多地通过平台企业发放消费券,促消费力度更大。“随着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电商网购节将助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关利欣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表示,疫情使商家保运营压力增加,电商网购节不仅给消费端带来便利和实惠,更从生产端帮扶商家,通过金融补贴、物流疏通、流量补贴、技术升级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商家纾困解难,为后续发展留住“有生力量”。
零售首席执行官辛利军认为,在抗疫保供工作中,稳定的供应链起到重要作用,映射出畅通供应链的巨大价值。京东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进一步助力减轻疫情对中小商家的影响。
有效促进供需对接
苏宁易购近日发布报告显示,“618”大促启动以来,实体店迎来销售“小高峰”。品质升级类商品受关注,线下高端家电销售同比增长57%。县镇市场消费强劲,高端品牌冰箱、洗衣机销量实现倍增。深圳、北京、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用户平均消费水平更高,成为消费品质升级的前沿。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稳经济政策落地见效,生产需求逐步恢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消费市场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关利欣表示,但是也要看到消费复苏的客观规律,消费信心的恢复一般慢于生产端,促进消费仍需持续发力。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有所恢复,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幅收窄,环比稳中有升。“消费市场有不少利好因素。”赵萍认为,供给端正在持续恢复,供应链趋向稳定。受疫情冲击严重地区开工率已明显提高,物流速度加快,企业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工业生产触底反弹的动能正在集聚。此外,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的支持,带动作用将会较为明显。
邹蕴涵表示,各地在总结前期疫情防控措施经验基础上,加强对封控区管控区居民基本生活消费保障举措,加强与主要物流电商平台沟通协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通消费“最后一公里”举措,降低了疫情对消费的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表示,节庆活动促销是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618”通过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实惠、物美价廉的购物机会,为各类厂商扩大销售,有效促进供需两侧对接。
据了解,京东“618”开启当天,新能源汽车品类订单成交额同比增长43倍,其中20%由首创线上交易模式的奇瑞新能源品牌达成,电动自行车电池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70%。
把握消费新趋势
“银发族”拥抱科技,年轻人热衷下厨,土特产备受青睐,大牌商品更多进入下沉市场……今年电商网购节不仅充分展现出消费新趋势,也为受疫情短期影响的国内经济带来内生动力。
各地抓住电商网购节的契机,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通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带动投资发挥关键作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从而实现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短期促消费举措,能够提振消费信心,支持服务业复工复产,丰富线下消费场景。”关利欣认为,仍需继续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在保障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基础上,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新型消费发展,优化消费平台载体,丰富多元化消费供给,完善消费环境,用改革举措解决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问题。
“预计下半年,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将强势反弹。”赵萍表示。数据显示,京东“618”期间,游戏电视、新风空调、超薄冰箱、洗烘套装、嵌入式洗碗机、洗地机等家电平均增长超去年5倍。此外,创新型消费将会提速。对平台经济具体支持政策的出台,将促进线上消费业态加快创新,线上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提升。同时,绿色消费政策落地见效,绿色消费增速仍将保持高位。
随着多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需求有望企稳回升,服务消费也会逐渐恢复。确保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增长,还需加速落实落细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消费券发放的时机、节奏和方式,支持零售、餐饮、文旅、住宿等领域消费有序修复,增强消费驱动的政策效应。
(责任编辑:时尚)
-
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 警惕!假冒“连花”系列药品在市场上出现了。“订阅号”22日发布声明称,近期市场上出现诸多名称为“连花清温茶”“链花清温茶”“莲花清温膏”“莲花清温口服液”“莲花清温植物饮料”及 ...[详细]
-
华友钴业603799.SH)一季度期货套保出现巨额浮亏。公司在财报中披露,截至报告期末,衍生金融负债高达15.68亿元,3月初伦镍事件对公司的影响浮出水面。回顾今年3月初,伦镍期货因出现逼空行情价格脱 ...[详细]
-
重磅!3000点买基金,大盘零涨幅!有人暴赚256%,却有巨亏40%!名单大曝光,这位基金经理火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早在2007年2月26日,是上证指数首次站上3000点。在这之后的15年间,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上下下徘徊。在2022年4月25日,上证指数是第48次跌破了3000点,引发一众小 ...[详细]
-
牛弹琴一)关键时刻,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最大的不寻常:一是会议通稿的时间,不是傍晚的新闻联播,而是中午12点半,非常罕见;二是会议的用词,新华社通稿从头至尾,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扑面而来。比 ...[详细]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周刊 作者:林蔓基金市场从不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无奈时刻。华安聚优精选混合从成立以来,砸了超2亿元的交易费用,最终只收获了-18.65%的业绩。Choice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薇)为强化进口非冷链货物“人、物、环境”同防同控要求,切实抓好进口非冷链货物监督检查及疫情防控工作,近日,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加强辖区部分进口非冷链货物销售单位的监督检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 ...[详细]
-
本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预制菜行业话题不断,继全国首个公益性预制菜产业联盟组织在北京成立之后,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标准委员会已开始就团体标准征集意见。实际上,种种迹象表明,预制菜正站在风口之上。从“预制 ...[详细]
-
代发含“伟哥”咖啡遭打假被判赔30万,母子俩1个月内买了近3万元,上游卖家已判刑
去年3月至5月,广西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分别作出一审判决,认为姜女士出售的咖啡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姜女士未尽审查义务,判决姜女士退还货款并承担十倍惩罚性赔偿,共计30万余元。姜女士认为,她已尽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户外露营、乡野旅行,如今再度迎来政策利好。11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从露营装备、目的地发展运营、产品设计 ...[详细]
-
贵州茅台今年营收目标同比增15%左右 董事长称茅台价格由市场说了算
本报记者 王鹤 见习记者 冯雨瑶4月29日下午,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茅台”)董事长丁雄军在公司2021年度及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用“稳中有进、开局良好”整体概括了公司业绩。丁雄军表示, ...[详细]